骨質疏鬆症 - 保住骨本DIY 

文:顏素美

 

  年紀大的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原因在於人體隨著年歲增長,造骨細胞功能下降,使骨骼的蝕骨作用比形成作用快,到最後骨質變少,骨小柱萎縮;八十歲左右,腸骨中的海綿骨只剩年輕人的百分之六十,而易形成骨鬆症。

 

  女性在停經後,雌激素分泌急速下降,雌激素能促進骨芽細胞活化,幫助製造骨骼,並且會抑制破骨細胞(將鈣質由骨頭中溶解出)的活性。所以雌激素分泌不足,保護骨骼的作用減弱,骨質也會變得疏鬆。

 

  要防範骨鬆症的威脅,在日常飲食方面要多留心,與骨質有關的營養素除了蛋白質、膠質、鈣、磷外,還有植物性雌激素、維生素C、D、鎂等。要保住骨本,在日常飲食上,可以多吃這些食物來補充骨頭所需的營養,以減少骨質的流失,減緩骨質疏鬆的程度。

 

※ 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蛋、瘦肉、魚、豆類、奶類、米飯。蛋白質是骨骼形成的重要物質。

 

※ 含膠質較多的食物:豬腳、肉類、魚骨、甘藷、黑木耳。膠質是肌腱、韌帶及關節面的重要物質,缺少時,關節會較僵硬而無彈性。

 

※ 含鈣較多的食物:牛奶、奶酪、優酪乳、起司、豆腐、魚、蝦米。吃魚時加上檸檬汁,可以促進魚的鈣質被人體吸收.選擇鈣片時,將鈣片放入溫水中搖一搖,若鈣片未在二十四小時內溶解,就不要選用,鈣是骨骼形成的重要物質。

 

※ 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木瓜、甜瓜、花椰菜、苜蓿、青椒。維生素C能促進膠質的合成。

 

※ 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魚、魚肝油、牛奶、蛋黃、香菇、酵母。適度曬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可以使皮下脂肪的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增加鈣、磷在小腸內的吸收,調節鈣、磷的正常代謝。

 

※ 含鎂較多的食物:綠色蔬菜、海鮮、堅果、玉米、麥麩。鎂能促進膠質的合成。

 

※ 含植物性雌激素較多的食物:石榴、黃豆製品、黑豆。雌激素能促進造骨細胞的活化,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生活細節方面則有以下數點值得注意  

 

※ 若服用鈣片,在睡前服用易吸收,且可幫助入睡;不要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尤其是利尿劑,容易引起腎結石。

 

※ 糙米、全麥麵包等完整的穀物裡,有大量植酸會與鈣結合,阻礙鈣質的吸收,所以不要與鈣片一起吃。

 

※ 含碳酸的汽水、可樂;含草酸的巧克力、菠菜、油菜、竹筍、茭白筍、腰果、杏仁果;還有柳橙、番茄等會抑制鈣質的吸收,避免食用。

 

※ 補充鈣片,記得要曬太陽,才能相輔相成。

 

※ 作適度負重性質的運動,促進鈣質被保留在骨中,如綁沙袋走路,以及跑步、騎車、舉重、仰臥起坐等,每天約二十分鐘。

 

※ 加強居家安全,避免跌倒,如樓梯照明要充足;避免地面不平;浴室、廚房用防滑地板;浴室、廁所加裝扶手;老人家外出時攜帶柺杖。

 

※ 改善生活習慣,不吸菸、不酗酒、不喝過量咖啡(一天不超過一杯)。菸中的尼古丁對骨質再生有破壞的作用;酒、咖啡會抑制身體對鈣質的吸收。

 

※ 定期骨密度檢測,知己知彼,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