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愛說話〉 我不想傷害你,儘管我已被你所傷
「我不想傷害你,儘管我已被你所傷」這張照片非常感人,一位鬥牛士在一場鬥牛賽中突感不適,第一位趕來他身邊的是被他與其他鬥牛同夥刺了幾劍的牛,默默地看著他。這到底「誰更善良?」
奔牛節是西班牙最富盛名的文化及觀光旅遊活動,每年7月初盛夏,西班牙的潘普隆納(Pamplona)吸引了100萬左右的遊客(2017年的統計資料),其實當地人口還不足20萬,這個為期9天的節日為西班牙的飯店、交通、餐飲等相關產業帶來高達3億歐元(將近台幣67億元)的豐厚的收入及政府稅收,是全球前五名以內的觀光大國。
但在這麼大產值的背後,充滿了黑暗與爭議,在我受文章最開頭的那張照片所感動前,我對鬥牛的了解還僅止於卡通影片中,卡通人物拿著紅布,逗著牛玩而已,沒想到仔細了解後才發現,這是集體、不對等而慘忍的虐殺動物行為,竟然還售票收錢,讓眾人在旁吆喝喧嘩叫好,人類何苦造這樣的共業,為自己的將來種下身不由己的業因?為了讓讀者了解這個爭議的始末,我認真的閱讀了許多資料,連英文的資料也不放過,真的是自打從娘胎出來還沒那麼認真過。
奔牛節的由來
奔牛節的正式名稱是聖費爾明節,原是紀念一位守護潘普隆納這個地方的一位叫費爾明的殉道者,費爾明原本是一位二世紀的羅馬貴族,由於受到感召而成為基督徒,並積極行走於今天的法國南部與伊比利半島北境(即西班牙北境)傳道,不過當時的羅馬帝國對基督教仍採取壓迫的態度,費爾明於西元303年在今法國境內被捕並遭斬首處決;然而他死後,其遺骨與聖墓周遭竟接二連三的傳出奇蹟,聖名因此遠播,直到十二世紀時,聖髑(聖人遺骨)才被迎回潘普隆納的出生地,並成為城市的守護者至今。後來隨著時間的轉變,在1591年,市民們決定將聖費爾明節從10月往前移到天氣較好的夏天來慶祝,而夏天時,每年都有商人將公牛從城外趕至城內舉行鬥牛活動,久而久之,兩種活動結合了,奔牛鬥牛成了聖費爾明節的重頭戲,我想聖費爾明天上有知,應該非常不願吧!
奔牛節活動內容
「主辦單位在奔牛開始前會引導參與的群眾向聖費爾明祈求,希望能在奔牛活動時保護自己平安。」我看到這一段,真的覺得這個祈禱的行為是活動中非常愚癡的橋段,「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巖牆,牆之將覆者),參與危險遊戲,而祈禱神靈保佑,這跟玩飆車而請神明護體,殺人放火了還祈求神明保佑不被抓的概念是一樣的。
奔牛活動,其實就是過去商人於鬥牛比賽前,將公牛趕到鬥牛場的過程,現在演變成了觀光活動,主辦單位將要進入鬥牛場的6隻公牛,再加上6隻閹牛,用以避免牛隻互鬥,將這12頭牛放在潘普洛納舊城區的826米通向鬥牛場的青石老街上奔馳,通常花2~6分鐘的時間就可完成,許多觀光客為了刺激與新鮮就與牛一起奔跑追逐,但由於許多參與者於前一晚已經過徹夜飲酒狂歡,且牛隻受驚嚇與刺激時的反應難以控制,因此在混亂中,每年都造成或多或少的觀光客死亡。奔牛活動結束後,對大部分觀光客而言又是喝酒與狂歡派對,然而牛隻被趕進鬥牛場後,只有閹牛可以倖免於難可以重複使用,鬥牛很快地就面臨被緩慢虐殺的過程,無一能活著離開鬥牛場。根據西班牙官方統計資料來計算,每年鬥牛牛隻的死亡數量是觀光客死亡人數的數百倍至千倍以上。
世界上許多國家仍有鬥牛活動,但以西班牙為主要盛行國
其實過去鬥牛並非只有西班牙才有,原先本來在法國,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國,甚至一度隨著西班牙日不落的國勢而散布到歐陸以外的拉丁美洲殖民地。鬥牛在歐陸時屢被羅馬教會及歷代教皇頒禁令,後來卻在距離歐洲的心臟地帶較遠的伊比利半島上,也就是當今西班牙境內被保留了下來,其實鬥牛在西班牙也一樣是被統治者與教皇禁止的,但當西班牙在十五至十七世紀時,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而且是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時,統治者有更多重要的議題需要面對,因此對於鬥牛這項無關宏旨的活動便沒有用盡全力去徹底禁止,反而是,西班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征服者、公爵,也都曾騎在馬背上表演鬥牛,好比中國古代貴族除了看戲外,技癢時也會上台票戲,不過鬥牛這種慘忍緩慢的殺戮遊戲,是票戲無法相提並論的,然而中華民族的慘忍,是體現在飲食上,花樣繁多,且待後表。
十八世紀,隨著哈布斯堡王朝終結在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後,取而代之的是法國的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他們帶來了近代追求優雅舉止和藝術品位的貴族風尚,認為在競技場上追求刺激與殘酷的殺戮,無法和貴族高貴的身分相符。因此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對貴族頒布鬥牛禁令,鬥牛於是退出了貴族娛樂圈,轉而進入民間,鬥牛士不再是貴族騎士,而是平民,並發展成為一種職業。現今法國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地區及過去被西班牙殖民過的拉丁美洲國家如墨西哥……等,仍保有與西班牙相同的鬥牛模式。以西班牙為例,國內有鬥牛場約400百多處,每年自3-10月間鬥牛至少5000場以上,吸引外國旅遊者高達3000多萬人,帶來豐厚的觀光財,並且每年高達7200頭公牛及小公年被殺死(根據BBC於2015年的報導)
鬥牛的爭議主要是以虐殺動物來取樂賺錢
鬥牛究竟為何為人所詬病?且引起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動保團體、非營利組織、環保團體的抗議,此外,近年來由於節慶狂歡中造成的性侵與性侵殺害事件,使得婦權團體也走上街頭,對西班牙政府表達抗議。
鬥牛的爭議主要在於其不仁道而緩慢的虐殺過程,把殺戮當成遊戲、表演,讓眾人在旁喧嘩叫好。有許多像我一樣對鬥牛一無所知的觀光客,看過鬥牛後都感到後悔、憤怒甚至哭泣。
鬥牛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鬥牛前,牛隻會被抓去關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裡,讓牠感到恐懼,而且人類為了表演的精采,會不斷的激怒牛隻,讓牠在無比憤怒時,再把牛隻放進鬥牛場,然後鬥牛士的助手會先在牛背上插上一根尖銳的長槍,使得牛隻又痛又憤怒的繞著鬥牛場跑,但無法逃脫,接著,鬥牛士的助手會再將三四根尖銳的長槍插在牛背上,有的深得穿透肺臟,牛隻身上的肉就這樣掛著有倒鉤的凶器不斷的跑,等牛跑得筋疲力盡後,鬥牛士才出場,有近視又有色盲的牛以為亮度高的紅色是其反擊的目標,於是在觀眾的歡呼叫囂聲中,牛拼命地往紅布撞。接著鬥牛士的助手又會在牛背上,插上一根又一根的尖銳長鉤,讓四到六根有倒鉤的長鉤鉤在牛的背部肌肉上,使得牛的每一個動作都疼痛萬分。等到牛的行動有點遲緩,將死未死時,鬥牛士才又出場,趁牛痛得幾近無力時,拿起鋒利的長劍,一劍一劍的從牠背部刺向心臟,使得牛隻大量流血。最後,鬥牛士用短劍切斷牛的脊髓,但常常不能完全切斷,無法把牛殺死,只嚴重傷到牠的脊髓,讓牛隻在劇痛中慢慢倒下死去,最後,不管牛有沒有死透,把牠的耳朵割下來,繞場宣布勝利。
看這些資料與影片時,心中止不住的懷疑,那麼多人一同虐殺一頭牛,算什麼英雄好漢?既不是英雄好漢,那到底有什麼看頭?鬥牛士在鬥牛中所使用的長、短槍都是有倒鉤的,試想,如果是你、我的身上插進了好幾個倒鉤,也被迫不斷地為活命而奔跑反擊時,聽到旁邊有許多人叫好,那該是會有多恨多怨啊!
世界各地的動保團體、環保團體乃至婦權團體積極抗議
法國保育團體「反鬥牛激進會」(CRAC)及「動物權利協會」(DDA)向法國的行政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政府將鬥牛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剔除,認為這是法國的恥辱,並希望立法禁止舉辦鬥牛活動;吉尼斯金氏世界紀錄以過於血腥和慘忍而拒絕認可墨西哥的一名11歲的鬥牛神童米切利托的世界紀錄,表示「我們不會接受建立在對動物的殺戮和傷害基礎之上的紀錄。」;在西班牙當地也有越來越多的動物保護團體反對,尤其是年輕人的加入,讓世界各地有志之士感受到希望。
歷來鬥牛士在鬥牛賽中造成瞎眼、殘廢甚至死亡的都有,但與賽事的總數計算下來,比例不高,在進行危險、集體而慘忍殺戮活動下,這可謂是成本;但如果牛隻在賽場上造成鬥牛士的死亡,按照傳統,則牛媽媽也會被處死,以杜絕其血脈。2016年一名29歲職業鬥牛士Victor Barrio在西班牙一場鬥牛賽中,在眾目睽睽下,被牛角刺穿胸口而橫死賽場,他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一位在鬥牛場上陣亡的西班牙鬥牛士,而該頭公牛的母親被處死前,動物保育人士,發起了「SalvemosALorenza」,意即「救救Lorenza這頭母牛」,這個活動受到西班牙百姓許多迴響,許多人都認為,這項不好的傳統應該被廢止,然而最後母牛Lorenza仍在眾多的抗議聲浪中被處死。
鬥牛被認為是一項不好的傳統,除了殘酷而緩慢的虐殺過程外,還有節慶期間層出不窮的性侵、性侵殺害及其他的治安問題、觀光客造成的衛生問題,使得當地民眾不勝其擾,根據調查,有越來越多的西班牙青年投身改變這種不好的傳統文化的行列,呼籲不要將鬥牛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認為鬥牛不是文化是酷刑。像是2016年,知名的NGO團體「善待動物組織」(PETA)與西班牙動保行動「AnimaNaturalis」就在潘普洛那市區上演了示威行動劇,西班牙青年與來自世界各國的男女志願者,頭戴著牛角頭飾、將假血染料潑灑在赤裸的上半身上,呼籲著所有奔牛狂歡的參與者與鬥牛參與者乃至政府,停止慘忍殺戮。
說保護文化太沉重,究柢還是為了錢
人對待動物的態度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文明指標,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過:「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人類已脫離了上古時期,必須透過與勇猛的動物爭鬥而取得衣食乃至生存機會的艱苦時代,過於慘忍的文化應該隨著時代而逝去,然而仍有許多人支持鬥牛,認為這是西班牙國粹,但其實究柢還是為了錢。
今年2018年,56歲的潘普洛納市長阿希榮(Joseba Asiron)竟主動拋出終結鬥牛的可能性,他說:「我不期待一個沒有奔牛的聖費爾明節,但我確實期待有一天鬥牛會消失。」又說:「奔牛後的殺戮,理應得到市民們更多的討論與重視:這場辯論我們遲早都得面對,原因很簡單—在21世紀的現在,我們城市的守護慶典還應當建立在折磨動物的苦痛之上嗎?值得我們重新反思、自省。」由於鬥牛商機龐大,市長此話一出,立即被嗆,鬥牛基金會表示「與公牛相關的商機每年為潘普洛納政府的財政挹注高達7400萬歐元(新台幣26.8億元)」;養牛業者也嗆市長「若不辦鬥牛,市長也甭想看到奔牛了。」看來動保相關團體各方及世界各地有志之士,仍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則就算市長犧牲一己之性命,也難改變這龐大的利益共犯結構,說保護傳統文化實在太沉重了,究柢還是為了錢!
如果只要是傳統文化不論好壞於都該被保留,那麼專制時代的酷刑、中國女人裹小腳、西方女人束蠻腰是否仍受人歡迎? 人們上手術檯前,都知道一定得要麻醉,麻醉技術不好的國家被稱為落後國家,這種萬箭穿心的痛苦絕對不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鬥牛的支持者卻認為為了取樂及可觀的利益,緩慢虐殺牛隻是一項可以被歌頌保留的文化。
人們從專制走向自由民主,更尊重每個個體的權益與感受乃至動物在為人類奉獻的過程中,應該擁有免於恐懼與最大程度上縮短痛苦的自由,為何獨獨在鬥牛這個活動上可以例外?
西班牙目前雖然有些自治區及百餘座城市,明文禁止舉辦鬥牛或是在傳統儀式中任何虐待動物的行為,但這些規定仍不受西班牙憲法認可。
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多年以前,公司旅遊招待去泰國,一無所知的我,興高彩烈的排隊等騎大象,等我與同事坐上大象背上的長條椅後,負責操控大象的泰國人坐在象頸上,他用鐵鎚重擊大象的頭用以操控大象,我見後真的很不舒服,馬上制止那位泰國人,不要再敲大象的頭了!讓我更心疼不捨的是,沒有鐵鎚重擊,那隻大象仍溫馴的走完所有的路程。這個不愉快的經驗讓我以後都會特別注意在旅遊中任何與動物有關的活動,都會先問清楚是否真的沒有傷害動物再參與,否則一趟愉快的旅程,因有這類的活動而感到記憶黑暗。
前面提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慘忍,主要體現在〝吃〞上,有許多以慘忍而著名的菜色,比如說炭烤活的懷孕母羊、風乾雞、割食活驢肉、烤活鴨掌、魚翅、熊掌……這些菜都是在生物還活著的時候將之燒燙死、活生生開腸剖肚或是千刀萬剮;還有中藥熊膽、阿膠、犀牛角、鹿茸因摘取方式殘酷,向來有許多爭議,這種種的慘忍程度絕不輸老外的鬥牛,又因整個大環境無神論的長年形塑下,人們多不信因果,各行各業什麼勾當都幹得出來,所幸,近年來教化略為開展,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被啟發,省思改變過去的做為。
大道系列天書上大寰宇宙虛空界的仙佛教導我們「人類不可倚強勢,殺害其他有情動物,亦不可貪圖食慾享受,來殘殺其他有情眾生, 上天一體如是看待有情世界種種眾生,不論有情與非情,皆是如此眷顧與愛護!」,「不可殺生、不能害生、不能侵生、不能掠生,只要能養身潤體,能溫飽,不要奢求美食,就能減少殺生造業,必會減少業障牽纏,也讓有情世界其他眾生,減少受到刀刈之苦……」,「人類若強勢,加諸萬物眾生之殘殺,絕對無法脫離因果牽纏障礙,必要大大減少殺生殘害,才能減少因果報應來干擾,有情世界人類,若能學習「天地大德來護蔭其他萬物眾生」,就可在人類增加福祿壽、富貴仁德。」
越文明先進的國家,就越重視人與環境、人與萬物的關係,要成為高水準的國家與公民,必須慎重省思我們對待環境和對待其他生物的態度,「勿以我之生而害他(牠)之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萬靈蒼生莫不有父母子女,放過別人才是真正善待自己,莫待將來被因果牢牢拘執,哀哀無告、身不由己時,再說什麼都太晚了!願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餐桌、行動中與萬物和平相處,那麼在因果的自然法則下,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富庶和平,不轉生於戰爭頻仍的國家,且富貴自在、身形完整、壽命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