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儒言墨行    仁義源起  

 

宗聖  曾參夫子

2020年3月13日 庚子年二月二十日(五)道慶傳真

儒家學說千年傳  仁義源起戰國時

戰爭殺戮綿不休  百年攻佔民怨生

 

        地冥星乃是一顆爭奪、戰爭之星球,從人類有文明以來,皆在彼此互相對立、互相爭奪,不論中土、西洋、中東等文明,皆在此風氣來成長、茁壯;一者乃是人類眾生與生俱來之習氣,一者乃是爭奪彼時有限之資源。

 

        因此,在地冥星落凡成長之有情修子,自然是以爭奪資源為人生之目標,又如何來真心內觀、省思己身之起心動念,是否合於中道行持?難也!皆在觀照他人之不足,對己虧欠之處,有此本位我執心態,自然影響修子之行為舉止,彼此互相爭奪資源、權力、財帛,能夠滿足己身慾念,為人生首要目標。

 

        因此,地冥星之社會規範及有情修子之原有習性,皆是向外追求資源,是與宗教修持內省己心、內修己行則自然大大不同,彼此互相牴觸;能否察覺其中差異問題否?則視為真修實行者之入門門檻,慎思、慎思矣!

 

        儒言墨行—中土春秋戰國時期,乃是燒殺擄掠最激烈之時代,人民朝不保夕、孤苦連天,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國君滿足侵略私慾,大臣滿足己家財帛,互相爭鬥難休,在此幽暗時刻,自然從平民百姓之中興起各家學說,期望能改變這幽暗時代。

 

        因此,諸子百家爭鳴,皆提出當時中土嶄新學說,儒、道、墨、法等齊放,各有各之殊勝,也各有各之疏漏不足,但是,依舊各家學說彼此爭鬥,自以為己家學說最為殊勝,與現今五教齊鳴情況相同,人心不古,但習性相同也!

 

        儒言墨行乃是將儒之言論、墨之行徑,為救天下蒼生而產生矣!仁義行徑為當時各國君王不喜,但為人民百姓受益,殺一人得天下,不為也!因此,為補足彼時戰國時期律法之不足,才有仁義學說之產生源起。

 

        當時國家只論私法,只行私法,人民必須盡其義務,全力來滿足國家律法之要求,人民無法滿足國家需求、稅賦時,則是犯法、犯罪之人,如此幽暗苦痛,實為  上蒼所不忍,必須來加以改變、調整!

仁義源起—因此,才正式由  上蒼頒訂新政策,施行仁義,由儒家大力提倡、宣導,墨家實踐、施行,因此,儒、墨在戰國時期為當世顯學,歷經百餘年時光,在中土大地、平民百姓廣受歡迎,自然有當時之時代背景,二千餘年流傳,仁義(五常)則廣為流傳,乃我中土文明之良善習性。

 

        但是,能實踐之有情修子,則甚少矣!知其理諦,而無法實踐,亦是不知也!因此,崇心之賢生(修子),則要知行合一,自然在修持道路上,才能一步一腳印、印印皆踏實,否則,只是知其理諦,而無任何實踐行徑,又如何轉化己身不良習性?

 

        若只是熟念書籍,背誦經典而已,則無法從己身實踐行為來體悟人生的真諦,及宗教提昇之心性感受;崇心修子要戒以為慎,好好真心體悟、感受己身之過往因緣,將惡孽負面心境,轉換為良善心境,在每一次償受過程中,來提昇己身之不足欠缺心境。

 

        必要能身、心、口合一來內觀、省思己身,而非口知而心不知、身不行,亦只是知悉理諦,而難有真修實行之確切感受體悟,又如何來往更高層次提昇?又如何來成就圓滿過往因緣?因此,修持之修子甚多甚多,但真正成就提昇之修子甚少矣,差別則在其中奧妙也!

 

國法難容情理在  有家有國何為先

古往今來難闡明  掌握上位難了解

民不聊生自起義  一國覆亡一國起

仁義施行千年載  如何己身自做起

 

        此偈!同有情眾生相互共勉之;能否勘破其中奧妙?則觀個人之生命體悟多寡而定也!體悟多者,自然感受人生苦楚辛酸多矣!感受少者,則為怨天尤人心境較多矣!有情修子好好體會其中差異也!

 

        地冥星難有事事順心如意,大部分皆是為身不由己,心想難成之缺憾,乃為地冥星運轉之理諦也,能否真心放下此間缺憾?則觀己身之修持感受到何種層次矣!好,今日至此,辛苦大家陪伴著作,再會也!

 

無極瑤池靈寶仙童

無極瑤池萬里來  靈寶仙童童心在

世間苦楚自然有  又有誰人逍遙哉

 

        諸聖佛與諸賢生及無極大道學院、院修學士等晚安!今日由宗聖  曾參夫子降來著作大道義公正第四回次:儒言墨行、仁義源起;將  曾參夫子在當時所經歷之時代背景,做一個完整闡述,與現今科技文明相比,又是如何?

 

        現今修子所處之時代,乃是和平安穩之時代,自然無法體會過往殺戮之悲鳴,但有如此優渥之物質與安全的當下,又有誰人是在真心修持?反而迷失於己身所欠缺、遺憾當中,又如何能有真心修持之願力?反而陷入追求通貨財帛之迷失中!

 

        雖入崇心宗脈這寶山,卻難拿這奇珍異寶之天書,進而落實己身生活之中,來感受各種起心動念之起現,轉圜於良善,而非五毒(貪、嗔、癡、慢、疑)與其他恐懼害怕叢生,自然無法勘破種種實相幻境,又難有更高層次之提昇,此乃有情修子時常面對之苦惱!雖有理諦之知識,卻難有理諦之實踐;好好比較其中差異,自然有不同之感受也!好,今日至此,大家再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