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禮法規範 中土源由  

 

亞聖 孟軻夫子

2019年3月15日 己亥年二月初九日(五)道慶傳真

齊魯人士孟孫軻  周遊列國說君王

畢生弘展孔聖道  後人尊我為亞聖

 

        凡我巍巍中華,乃是地冥文明古國,在亞洲屹立不搖,迄今已有數千年時光,自然歷經諸多文化變遷及朝代更易,但我中華文明,皆是一脈相傳,至今擁有浩瀚之文明瑰寶、聖賢之道,依舊長存。

 

        現今留傳之中土禮法規範,乃是周伐商,分封諸國而訂定之!為了穩定社會國家朝綱,予民安居樂業而制定,故,禮記而曰:「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此乃乘車之禮;另有喪禮、喜禮、叩問禮、祭祀禮……,周遭生活種種禮儀來規範。

 

        因周代當時必須有大大小小禮儀規範,讓國君、臣民互相不逾矩,個人安居其職、安守本分,不因一時強權犯上,而陷入國盪民亂之紛爭;此乃中土制定禮法規範之源由!國家能持續此禮法、宗法制度,自然國安民樂,但禮法、宗法制度如果無法延續,亂臣賊子傾巢而出,國家自然動亂不堪;周代早期能夠穩定四百餘年時光,乃是禮法、宗法規範能有效實施。

 

        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因周天子勢力旁落,無法號令周遭諸侯,自然諸侯興起:彼可取而代之不臣之心!致使國家紛亂,戰亂不堪,臣民流連失所;縱使天降  孔聖人及其餘諸子百家,也無法改變其萬一,因此,數百年戰亂時光,天地哭泣、鬼神哀號,傷亡千萬,此乃大中華又一文明浩劫,臣民如蟲蟻一般也!

 

        秦滅六國,焚書坑儒,自然天下動亂紛起,群雄四出,最終楚漢相爭,由漢定天下,再度恢復禮法、宗法規範;至此,中華歷朝歷代,皆以禮法制度來做為立國之根本,亦是中華文明異於世界諸國不同之處也!

 

        禮儀殊勝—禮法儀規,皆是藉由種種合乎生活儀式之規範,來讓大家有一平等之標準,並非只是形而下之外貌合乎即可,更是內在有其標準來規範己心,而非個人為所欲為,自然不受眾人肯定、尊敬,反而在背地裡,受人歧視、評斷、非議。

 

        因此,能在各種場合,來適當回應合乎應有禮儀,才能對得起己心、己行,並非只是要受周遭眾人肯定而已,乃是要將己身浮動心境、浮動行徑,做一合乎己身立場之回饋,因此,餐飲有餐飲禮儀,生活也有生活規範,長幼、平輩也有互相對應之禮儀,難有以幼欺長,互不尊重,又如何來互相喜愛?只會彼此厭惡而已!

 

        職場也有職場之禮儀,必須拿出專業態度和專業禮儀,才能得到職場上下關係認同,否則,個人又如何在職場立足也!世間之種種事務鏈,皆有約定成俗,讓眾人遵守之禮儀規範,如能輕易被打破,而來個自我展現,又如何在種種事務鏈中立足?

 

        如在正式場合,必須著裝於專業服飾,而汝卻用輕鬆隨便之服飾出席場合,眾人如何看汝?汝本身又如何看待汝也!應該輕聲細語之場合,而汝來高談闊論,旁若無人,他人會如何看汝?汝又如何看待己身,來仔細觀看汝之定位也!

 

        宗教禮儀亦是如此!必以敬天地、禮神明、儀人和之角度制定之;敬天地:乃是將天地萬物之生長,用其尊敬景仰心境來敬之;禮神明:亦是將天界神明放至高乎於人類眾生,而行尊敬仰望之心境,將個人無明、我執縮小,而非將個人無明、我執放大到極致!

 

        儀人和:亦是將人我關係不要逾矩,端正己身心境,而非將他人與吾心混淆,如他人所求,吾必順之、隨之或厭之;吾心所求,必望他人順之、隨之,而非中道持恆;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乃是要保持一定禮儀立場,而非彼此濃厚交遊,失去一定界限,反而易生怨恨事端!

 

        人世間之社會組織,已有數千年時光,形成了一定規則之運轉法規,因此,皆會有相當之禮法規範來束縛,難有個人主張要眾人來服從,必須妥協溝通,必須有專業態度和禮儀,才能在其事務鏈結中,施展個人力量!他人如何看待汝?汝又如何看待汝己身?則要來細細思惟!而非無明、我執來主導,亦只是逞一時心快、口舌之快,於人於己又有何益也!

 

中華文明數千年  自成一格久綿延

古往禮法傳承代  皆是安定求穩固

了解過往之傳統  並非糟糠無用處

逝者過往今載意  取其精華看己心

 

        此偈!與有情眾生相互共勉之;禮儀、刑法,在古代中土乃是一體兩面來適用,但現今時代則要覺察己心、己身之定位,他人看待汝又是一回事,重要是:汝又如何看待汝己身,才是更為重要!好,感謝大家陪伴,再會也!

 

無極護法尊神

 

無極護法尊神臨  護佑己心存己念

善惡皆由心念起  存乎一心來行使

 

        諸聖佛與諸賢生及無極大道學院、院修學士等晚安!今日由 亞聖 孟軻夫子降臨來,著作大道禮儀敬第二回次:禮法規範、中土源由;將中華文明禮法規範之源由,做一簡單之闡述;在於了解禮法規範之起源,而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云亦云而已!

 

        若是不知禮法規範當初訂定之意義,又如何來切實施行?只是人行心不行,做做表面功夫而已,又如何深入涵藏,進而調整、修整己身心性?同時修子又是如何看待己身之行徑,是提昇、是下墜?還是凡夫或是聖賢行徑(心境)?則由修子來主導、來反觀己身也!

 

        汝觀他人、他人觀汝,汝讚他人、他人讚汝,汝厭他人他亦厭,汝怨他人他更怨,短短數句話語,道盡世間種種事務鏈結及人我對待,期盼修子能從中體會一二也!能體會者,則會有韻味孳生,不能體會亦不強求也!好,今日至此,感謝大家陪伴著作,再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