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大道見性-印心法門
南海古佛 降 二000年十一月十七日 庚辰年十月二十一日 南海屏疆無聲影 古佛著書大道行 大道見性末一回 印心法門開起引
由燃燈古佛來開啟崇心的印心法門,是把過去的種種印證於當今時代,雖言現今時代萬教齊發,仍有諸多的法門能作弘揚。尤其在佛家來言,更是如理而實際,因為佛家比較注重實行的完現,亦著重於入世的基礎。因此以人道為本位,能給予有情眾生的正是作拔苦的動作。亦即是在行持於大乘菩薩行的作為,能對自己心性與靈性的提昇,有其切實的因質。更給予有情眾生正是入於行持的階段,而非僅是作為一般世俗的方式而已。故而在當今的時代中,為何佛教能較興盛的原因,亦在於此。
道家是比較出世的作法,因其是以「作法與科儀」來作為教化的根本,即在對自己心性與靈性的提昇中,較不著重於心靈的根本質因。因此給予對自己生存的科儀方式中,即用於出世方法。故在道家來言,較不著重於入世的方法,乃是以兩相相互比教中,及作為人類世界中的種種行徑,是以道家不重口齋,而注重於修法科儀,來改變其在人世間的種種厄運。因此若有一切的困難時,皆用符籙與科儀作為改造。故在於心性與靈性的提昇中,較難以符合當今時代的原因,亦在於此。
儒家即著重於入世與出世兩者,故其在大學、中庸、四書、五經中,是以生存為方式,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又以個人的心誠格物作導引,來讓當今時代的眾生能明了。不僅著重於心性的提升,此乃佛家所用之;又不以科儀符籙讓眾生造惡業之時,依靠仙佛來護持,此乃道家所用之。而儒家即在於能否讓其作自己的主人,或是作自己的奴隸,皆是以自己生存的方式,來導引其修身齊家平天下,正是符合大同理想的世界。如此三教的本質,皆是相同,故其所言之本意與目標,皆其一致。
崇心的印心法門,僅在於對理筆宗主,末後一著的臨門一腳而已。故對此末後一著的印心法門,必要能以開悟明心見性,及以實證證果而完現於當下。因在於印心法門,若無法能應用的十分得宜,有時反而會是讓有情眾生,皆自己以為早已是明心見性,開悟又證果,那無疑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因在開悟證果之時,若無法能同天地、宇宙、虛空、無極相互結合之時,那僅是在人世間作一體證而已。因在印心是同仙佛等之心性本體,相互印證,即可對仙佛的慈悲博愛平等的德性來相互印體,印入於心性之中。若是無法能相互具足其仙佛聖神菩薩之慈悲博愛平等的德性,即難以對其心性明朗,達至更深一層的體證。因在仙佛聖神菩薩,皆是都已經開悟證果的仙真,其心性的相互印證,必然可以體證於明朗,天地的德澤於有情眾生。亦可對自己在明心見性的本質,作開悟證果的功夫。
聖神仙佛菩薩的慈悲、博愛、平等的德性,與有情眾生常會相互來印證。有時一位入於道場之修子或是善信,或是菩薩降臨道場、或是寺廟宮堂之時,仙佛早已同其印心了,因而在一位善信或修子入於道場之時,能否得知其心性中有一股暖流,或者是一股電流通澈其身心,理應在此局面中,早已皆可印證於瞬時。因而對此印心法門的當下,不知如何能保持著長遠。又如何能細心體會仙佛聖神菩薩之慈悲,博愛,平等之德性。若是可以體證,必然可以在未來中同仙佛聖神菩薩相同具備其因質。正是大地有情兒女的心性體證。如此長遠的相印於心。必然是對自己的開悟證果,有其切切的功效。乃在於如何能長遠保持著,此初發本心本性,即是在印心法門的第一功夫而已。
崇心的印心法門,不僅是超越於此界限,更且入於觀視一切有情眾生的生存過程,來彰顯其平等博愛,慈悲的德性。把聖神仙佛菩薩,更深一層的同自己來相互印心,即在於對自己心性的提昇,給予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更且彰顯了自己的原始初發心,即在於對印心的作用,讓印心法門更有切實的功效。如此對二十一世紀的有情眾生,正是給予一種心電感應的印證與實現,乃是對心性體悟。其在證果之中的功夫,因而要了知對心性體證,必須要能以心而印心,以體而如體,才是讓印心法門切實作到其應有的功效,乃在於大道見性的末尾這關卡,把崇心的印心法門來開起,更且對大道系列第十冊之印證中,作如實的下化於有情世界。乃是崇心所應具備的最大因緣,「印心法門」獨對理筆宗主,單獨下化。亦在未來中將有如實可以作更大的發揮。讓崇心的諸賢生亦能體證,於印心法門的微妙之處。故而初期仍以理筆宗主作為傳導主軸,再讓諸賢生來作更深的印證。
大道見性已完竣 著作九冊見性本 印心法門來開起 理筆宗主天機存
大道心法作接續 十冊著作遍大地 有情根本德教化 崇心因緣永期繼
今日在印心法門中把大道系列,第九冊大道見性如實的完成了。將於辛巳年起開展崇心的印心法門,絕非一般的印心而已。更且能體證於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即眾生,眾生即我。我即聖佛神仙菩薩,菩薩神仙聖佛即我也,乃是如理而實際。必然可以對崇心的弘揚,有如實的功效與期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