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平衡(相對之二)  

 

虛空上人 降   

      1993年1月8日 癸酉年十一月廿七日

詩曰:虛實人生貫宇宙 空轉世間倍心儔

            上德由己任心為 人間著作平衡就

 

        宇宙之形成乃虛空之空間,方有其成因與環境。在宇宙而言,人間地球生存之空間乃滄海之一粟而已。因人間生存之空間由萬物陰陽相生相成而成就世界,乃在於生活之空間有絕對之相對,陰陽中方能成就世界,而造就人間生存之空間。因此,在於陰陽兩極中,若無相對即無平衡。故言世界之基準點在於守中而已,若平衡之不足,必成為偏悖一方,在偏之一方而論,必難有陰陽消長之論。

 

        相對之過程乃在於人世間方有用之,若以宇宙空間而言,必不因此具備相對之關連。在宇宙之他方世界,因無相對,故能跳出三界之外,若於三界之內,則仍屬陰陽兩極之開端而已,然此陰陽兩極之相對必互以相生相長,難以相剋相互而成。如人世間與冥界之相對而言,人世間乃在於有日辰之照耀,有月辰之來臨,兩者必相輔相成,方能成就現今世界。以冥界而言,雖亦有日辰之分,但在日辰所照耀不足之處即成陰之界,若以陽間與陰界,則必是相對而提論,所以最終必以成就陽間改造陰界。故而有三界普渡之說,也就是三曹普渡之總關鍵即在此。

 

        陰陽相對之平衡點即在於守中,而守中之要旨,亦即不偏悖一方,如此互相消長之過程,即可避免物極必反之道理。守中之本義,乃欲眾生能以物極必反之理,作為修持之準則,以準則作為圭臬,方能達於守中之本義。也就是能脫離三度空間,亦在三度空間之根本上作一了斷,如此在了斷中必能脫出輪迥之苦磨。但在眾生中,因日常所觀皆不出相對而難以平衡,也就是不知足、不感恩,不知人生之業障即由日常所作所為而成,故難以了脫困厄之磨,橫逆之阻,難以脫離業障之梏桎,也就時常在輪迴中打滾。

 

        平衡之準則,即要眾生明白物極必反之理,亦是在於日常中行一日之生滅,也就是以一日之生滅作為標準。何人能脫離一日之生滅,其人必能把心放下,而不知日夜陰陽之存在。然眾生皆在於陰陽存在中,鮮有脫離之跳板,故而時時在相對中,難立於人生之守中。因此不管修持與不修持,倘能將心境寄託於守中點,必不偏悖任何一方,也就能脫離三度空間而達至另一境界之成就。

 

        平衡之基準,乃在於不偏悖任何之一方而已,因此人能平衡生活,定能時時知足時時創進。若只知知足而不知創進,那麼欲達至守中點,真是比登天還難!而平衡之本質,即是能以知足加創進,方能於現世中有成就之機會,否則僅知足不創進,必成守舊而非守中。守中必要創進方能達至,因此修持之最高境界,則是「開悟」。開悟之過程,要能明理能覺悟,「菩薩稱為覺有情」(覺悟情)。因此守中之要義,是欲眾生先「開悟」而後「覺有情」,即是菩薩之行持,要將本身之原性(佛)彰顯。眾生必以明理修持實行而成覺有情,進而達至佛性世界,如此眾生則不是眾生,已是佛體的了。在此之過程若不經覺有情(覺悟情)之修持而能達至佛性世界,則是胡亂瞎說而已。因此人生不論修持任何宗教皆可,僅在於明理與修持實際的了脫,人世間覺有情(菩薩行)欲達佛性世界,則是按步就班,一步一步而往上行走了。